
论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统战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8-18
论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统战工作
文/赖庆
黄桥战役是坚持苏北抗战的新四军在反顽斗争中进行的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陈毅、粟裕率领的苏北新四军坚决贯彻“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这一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政策,坚持“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原则,巧妙运用“联李、孤韩、击敌”斗争策略,使统一战线的威力得到有效发挥,奠定了黄桥战役以少胜多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一次生动实践,成为新四军历史上一个军事、政治双重胜利的光辉范例。

黄桥战役的主要经过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密令第3、第5战区和鲁苏战区的部队(3战区:作战地区为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司令长官顾祝同;5战区:作战地区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司令长官李宗仁;鲁苏战区:作战区域为苏北及山东一部分地区,于学忠任总司令,副总司令沈鸿烈、韩德勤)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
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给东南局《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7月初,陈毅、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及所属主力奉命执行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北渡长江,与先期北渡的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在江都塘头进行整编。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陈毅任司令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部队下辖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7月29日进驻黄桥,接着又攻取孤山、西来等日伪据点,并着手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视北上抗日的新四军为心腹大患,唯恐新四军在苏北站稳脚跟,精心策划围剿行动。9月30日,韩德勤纠集了3万多兵力进攻黄桥。而我军仅有7千多人,其中战斗人员仅5千多人。面对数倍于我的顽军,陈毅、粟裕精心筹划,决定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10月3日,韩德勤率部向黄桥地区扑来。黄桥地区的新四军在陈粟指挥下做好了迎击顽军的准备,以四分之三的兵力在黄桥以北设伏,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守卫黄桥。陈毅将指挥所移驻严徐庄,粟裕坐镇黄桥指挥并亲临第三纵队前沿指挥所。顽军33师于4日11时发动总攻,被我三纵击退。14时顽独立6旅从北面接近黄桥,粟裕亲自赶到北门指挥。当顽军全部进入我伏击圈,陈毅、粟裕下令出击,叶飞一纵突然杀出,将顽军独立6旅截成几段,逐一歼灭,旅长翁达兵败自杀。顽33师闻北面枪声大作,判定我主力在与独立6旅作战,遂急攻东门,一度突入我防线。陶勇指挥三纵沉着应战,奋力还击,将顽军逼出东门,守住了黄桥阵地。此刻,管文蔚的二纵从顾高庄、蒋垛—带悄然向东,截断了顽33师的退路,配合三纵将33师围歼于黄桥以东焦庄和小二房庄一带,师长孙启仁被我军活捉。国民党89军117师在中将军长李守维的带领下,将军部安顿在黄桥东北的野屋基,企图最后进击黄桥。我军—、二、三纵于10月5日黄昏对野屋基发起了总攻。李守维组织突围,战斗十分激烈,最后被基本歼灭。李守维在溃逃时落入河中淹死。10月6日,新四军全线追击残敌。10月7日,攻占海安。10月10日,新四军在大丰县境内的白驹镇与八路军第五纵队胜利会师。自此,黄桥决战胜利结束。此战,新四军共歼灭顽军1万1千多人,缴获山炮3门、迫击炮59门、轻重机枪189挺、长短枪3800余支。
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苏北抗战大局,有力推动了华中抗战局面的发展。此役胜利后,新四军在苏北的威望大幅提升,并站稳了脚跟,为在苏北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和长期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韩德勤部此战遭受重创,沉重打击了其嚣张气焰,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反共摩擦,为苏北营造了相对稳定的抗战环境。同时,黄桥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打击了日军妄图控制苏北的野心,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使其无法将更多力量投入到其他战场。新四军在白驹镇与八路军第五纵队的胜利会师,打通了与华北八路军的联系通道,实现了南北呼应的战略态势,极大地增强了华中地区的抗日力量。从此,苏北地区的抗战形势逐渐好转,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为最终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桥战役中统战工作的主要策略与启示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十八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可见,统一战线工作在中国革命斗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黄桥战役的胜利,新四军的统战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依靠和发展进步力量,是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我党在抗战时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走的是全民抗战路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组成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其中,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是抗战的基本力量。毛泽东同志曾针对性地指出:“不要人民群众参加的单纯政府的片面抗战,是一定要失败的。因为它不是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因为它不是群众的战争。”并认为中国抗战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所以说,坚持群众路线,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工作路线。而国民党当局执行的片面抗战路线,即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只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相信不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这种片面的抗战路线,只能招致严重失败。在黄桥战役中,新四军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企图隔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驱逐新四军、八路军出华中地区的阴谋。战役进行过程中,黄桥地区的人民群众给予新四军极大的支援和帮助,为新四军前送物资、后送伤员,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黄桥战役中,当地数千名群众参加修筑工事,夜间巡逻,运送弹药,护理伤员。许多民众为新四军侦察敌情、放哨带路、撑船运输,帮助新四军抓俘虏。我军用有限的兵力围歼韩顽时,老百姓把前来增援的敌人带到河道纵横、方向难辨的小路上,而且越走越远,为我军围歼被困之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10月4日,黄桥战役进入高潮。新四军日夜作战,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饭。为了解决战士吃饭问题,黄桥镇12家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黄桥人民冒着枪林弹雨,将一筐筐、一篮篮黄桥烧饼送上前沿阵地,解决了新四军将士一日三餐问题,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乐章,为黄桥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著名抗战作曲家章枚看到黄桥民众如火如荼拥军支前的生动情景,感动之余作词谱曲,创作了《黄桥烧饼歌》,赞颂了黄桥人民热爱新四军、支援新四军的深厚感情以及为黄桥战役胜利作出的贡献。在当时,新四军和韩德勤部队都是国民革命军序列的部队,为什么人民群众会支援新四军战斗,这是因为双方军队本质属性不同,新四军本质上是人民子弟兵,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上,坚决捍卫人民权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国民党军队则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剥削阶级的属性和雇佣性,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这样的军队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体和主要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取得抗战胜利的宝贵经验,是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需要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只有继续坚持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法宝,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充分地了解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不断做好群众工作,就能广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凝聚民心民力,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汇聚起力量和才智。

团结和争取中间势力,是孤立敌人的有效办法。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中间派有一定的爱国倾向,但是态度具有摇摆性,政治立场容易发生分化。黄桥战役前,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对中间势力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首先,做好了海安韩国钧(曾任江苏省省长,后辞官回乡)和黄桥朱履先(退役爱国将领)等开明绅士的统战工作。1940年春,陈毅主动写信与韩国钧联络,希望他支持新四军抗日。此后,两人信函来往日见频繁,韩国钧积极参与了调停国共纷争的工作。新四军进入黄桥后,韩德勤严密封锁黄桥周边粮道,叫嚣“不让一粒粮食进入黄桥,把新四军饿死在黄桥!”,韩国钧等知名人士联名向苏北各方面军事长官、重庆政界爱国人士和国民党当局发出三封函电,控诉韩德勤粮食禁运和韩军贩粮资助日军等不法行为,呼吁各方施压韩德勤放弃封锁政策,停止内战,团结抗日。9月30日,当他暗中得知韩德勤决定攻打黄桥后,立即派人向陈毅报信,为新四军迎战赢得了宝贵的先机。为了做好朱履先的工作,新四军进驻黄桥后,陈毅专程上门拜访朱履先,诚恳邀请他为抗战出谋献计。团结抗日的共同心愿,进一步加深了两人的友谊,陈毅成为朱家常客。有一次,陈毅在与朱老下棋时,谈到新四军粮食紧缺的问题。朱履先立即答应帮助解决,随后帮助陈毅召开四县临时委员会,不仅在会上发言倡议动员,还率先响应开征抗日救国公粮方案,在地方绅士中起到了很好带动作用,解决了新四军的燃眉之急。在得知韩德勤预谋进攻黄桥的消息后,朱履先两次函电国民党军政要员,呼吁停止内战、合作抗日。此举虽未能力挽狂澜,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为配合陈毅的“孤韩”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韩国钧、朱履先两位重量级人物公开表态支持新四军,影响了苏北地区一大批新旧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如泰兴刘伯厚、靖江祝维干等都先后和新四军站到了一起,在舆论上支持新四军,在物资上资助新四军,进一步孤立了韩德勤等顽固派,为黄桥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我党在抗战期间“争取中间势力”的统战策略在最大限度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维护国家统一,特别是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有着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2022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发展壮大台湾爱国统一力量,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推进祖国完全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我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遵循。要发展壮大台湾爱国统一力量,争取台湾中间力量是重要一环。台湾岛内各派势力大致可分 为三类,一是统派,是争取和平统一的主要力量,我们必须团结和帮助其发展壮大。二是独派,主要是以民进党为主的所谓绿营,是我们要分化和打击的。三是中间派,也就是维持现状派,主要理念是不统不独,这部分人目前比较多。2023 年台湾民意基金会搞了一个关于统独问题的调查,其中,约 52.1% 的受访者支持维持现状,他们既担心统一带来的不确定性,又害怕 “台独” 引发战争,所以希望保持现有的生活状态和两岸关系不变。对这一股中间力量,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要争取台湾各阶层人士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互动、心灵互见。要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与台湾有关政党、团体就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开展对话协商,不断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最大限度地孤立台独势力。与台湾各派打交道,最重要的是不断发展壮大国家综合实力,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有效震慑台独分子,粉碎其挟洋自重、分裂国家的图谋。才能有效扼制国际反华势力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图谋。同时,能进一步鼓舞和坚定台湾主张两岸和平统一的民众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心和决心。

分化和打击顽固势力,是克敌制胜的正确策略。抗战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国共矛盾是次要矛盾,我党我军与国民党军队总体上是合作抗日的关系。但是,国民党内部的反共顽固势力并未放弃反共立场,继续用各种手段进行限共、反共活动,企图限制和消灭坚持华中抗战的新四军。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新四军仍以民族大义为重,在反顽斗争中坚持“以斗争求联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和策略,尽最大努力维护团结抗战大局。驻黄桥新四军为了粉碎韩德勤等顽固派的进攻,运用“打谈结合、适可而止”和“联李、孤韩、击敌”斗争手段,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对势力,最终取得反顽斗争的胜利。一是三进泰州,争取“二李”中立。“二李”即李明扬(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李长江(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是苏北泰州、姜堰地区的地方实力派,该部有3万多人。“二李”既与控制苏北大部分地盘的韩德勤有过节,不满其嚣张跋扈,对新四军也心存疑虑。为了团结“二李”共同抗日,陈毅三进泰州,向“二李”解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表达新四军团结友军共同抗日的诚意。通过多次坦诚交谈,打消了“二李”的顾虑,表示如果新四军与韩德勤发生冲突,将恪守中立,从而削弱了韩德勤的势力。在黄桥战役整个过程中,韩德勤虽然多次催促“二李”出兵配合,但“二李”始终按兵不动。陈泰运的税警总团一直与新四军保持较融洽的关系,在黄桥战役中始终保持中立。二是召开苏北军民代表大会,揭露韩德勤“假和谈真寻战”的险恶用心。9月27日,在陈毅的建议下,苏北军政各界在姜堰召开了苏北军民代表大会,陈毅代表新四军出席会议,李明扬和陈泰运(税警总团总指挥)派了代表,还有苏北八县各界代表参加。韩德勤没有派代表参加,但是在前一天传话说“新四军如有合作诚意,应首先退出姜堰,再言其它”(姜堰地处泰州和海安之间,东临大海,南接长江,北通淮水,西屏泰州,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通扬公路和通扬运河贯穿全境,向北有水路直通兴化、东台,向东沿运盐河可达海安、如皋,向南经靖泰越江而到苏南。是粮油棉盐集散地,是通南地区军民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粮食市场发达,堪称苏北粮仓,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姜堰原来被韩德勤的顽保9旅张少华部所控制,为了断绝黄桥以南地区军民的粮油生活物品供给,张少华禁止粮食南运,企图困死新四军和黄桥根据地民众。为了打开粮道,解决根据地生活所需,1940年9月12日至14日,新四军攻取姜堰)。很显然,是企图以此要挟破坏这次会议,图谋夺回姜堰作为大规模进攻黄桥的前进基地。会上,陈毅慷慨陈词,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立场,表明新四军光明磊落、尊重民意、团结抗日的方针和策略。提出容纳民意,彻底整军,澄清吏治,改造苏北,增加抗战实力等意见,让与会代表看到了新四军坚决抗战的意志和维护团结的诚意。同时,揭露了韩德勤制造摩擦、破坏抗战的真实面目,进一步起到了“孤韩”的作用。三是做出必要让步,争取民心支持。为了表达新四军的和谈诚意,陈毅在姜堰军民代表大会宣布,为团结抗战,答应韩德勤的要求,新四军退出姜堰。新四军退出姜堰后,韩德勤出尔反尔,又进一步逼新四军退回长江以南,让社会各界更加看清了韩德勤言而无信的无赖行径和假抗日真反共的反动本质,更加同情和支持新四军,使新四军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新四军撤出姜堰的同时,通知“二李”新四军撤出的消息,“二李”抢先进驻姜堰,这样一来,又加深了李、韩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对我更加有利的态势。四是即坚决打击,又留有余地。对韩德勤这一类死硬的顽固派,新四军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予以坚决反击,但为了维护苏北抗战大局,对韩的打击适可而止,留有余地。韩德勤的主力被全歼后,他仓皇从海安逃到大本营兴化。陈毅和粟裕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命令追击部队到达东台便停止向西北进攻,给韩德勤留下一条后路,做到仁至义尽。战后,俘虏的600多名下级军官也通过第三方分批送还,并希望维持现状,和平相处。彰显了我党我军的坚定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博大胸怀和民族大义。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单边主义、强权政治泛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挥舞关税大棒、实施技术封锁,对我国进行全面打压和遏制。我们要充分发扬新四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创造性的做好外交领域的统战工作。首先,针对美国国内极端反华势力的全面打压和霸凌,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斗争求合作,以斗争破封锁。面对极限施压,要依托自身优势,敢于正面交锋。同时要善于斗争,刚柔并济,把握好度,抓准其弱点和软肋精准反击,使其内部自乱阵脚,迫其作出妥协。要做好美国的知华友华的智库、民间团体、工商界人士等的争取工作,加强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其次,做好“中间派”欧洲各国的外交工作。要始终以开放姿态回应欧方关切,做到深化互信、拓展合作、妥处分歧。以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措施,持续为欧洲企业创造机遇,深化中欧经济纽带关系。呼吁欧盟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客观看待中国发展,以理性务实态度处理对华关系,最大限度减少欧洲在对华政策上的追随美国。第三,要更加自信地提升我国在全球影响力和领导力,争取更大话语权。
(作者系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撰稿:赖 庆
图片:王健根
编辑:刘 艺
审核:王健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