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根为南昌工程学院青年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
2024-01-27
在学习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在致敬英雄中激荡家国情怀……2023年11月2日,被誉为“捕俘英雄”的老山前线一等功臣、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健根以一场《用信念支撑起人生脊梁》的青春奋斗故事,与南昌工程学院280余名青年师生代表共品殷殷家国情,激荡满满奋斗心。
作为“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活动的重要内容,南昌工程学院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着力根植家国情怀”作为2023级新生“开学第一课”。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董小玫、《铁军纵横》杂志社副主编王小青、南昌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高週全、副书记唐玉娟及学校各分院2023级学生、退役大学生士兵、青年教师代表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前,南昌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泽俊等领导在贵宾厅亲切会见了王健根。吴泽俊赞扬王健根不仅在戍边卫国战斗中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了功勋,在传承红色文化事业、培养教育青少年等方面也续写着光辉篇章。
王健根1979年11月入伍,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在如钢之坚的“硬骨头六连”服役期间,先后获得全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奖章和南京军区“神枪手”奖章,两次荣立三等功。在八十年代中期赴老山前线作战期间,王健根不惧生死,横刀敌阵,7次出色完成进攻、防御战斗任务,独自摧毁敌人火力工事3个、毙敌6名、俘敌1名。在1985年3月8日的进攻战斗中,王健根担负攻坚破障任务,在身中80多块弹片、肠子流出来的情况下,他毅然咬牙坚持把肠子塞回腹部,系紧裤腰带压住伤口,拼死将威胁战友生命的敌火力点炸毁……上级党委为他荣记了一等战功。王健根是全军英模报告团成员之一,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战后,王健根左眼失明、乙状结肠被截去80公分,左手肩锁骨断裂,部分功能丧失;头、胸等部位仍残留7块弹片,被评为五级伤残。从副团职领导岗位转业地方工作后,王健根隐功埋名,以超凡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痛折磨,俯首奉献,主动担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21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优秀人民警察”“最美退役军人”或立功受奖……并两次作为“优秀退役军人”“英雄模范”代表应邀赴京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典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活动。
大学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一个重要起点。报告会上,王健根从“信念是超越自我的思想根基,信念是战胜艰难险阻的真理武器,信念是战无不胜的意志坚持”三个方面,用丰富的党史学识、鲜活的奋斗故事、生动的语言表达,分享了自己入党40多年来,经历战火硝烟洗礼,在生死考验、伤痛折磨和名利诱惑面前从容不迫,以超凡的毅力,坚贞不屈、勇于斗争,始终如一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心得体会,引导青年师生树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珍惜青春年华和难得的学习机会,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练就铁肩膀、硬脊梁和真本事,努力成为敢担当善作为的栋梁之才。
在现场,王健根还回答了电气工程学院新生方成等学生提出的“新时代大学生该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退役大学生如何在校园里当先锋做表率、如何面对大学时期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问题。
王健根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壮举和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崇高思想品格令人敬佩,让人动容。师生们用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纷纷表示,一定要以英雄王健根为榜样,传承英雄模范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政治品格和道德素养,鼓足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不断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退伍大学生士兵胡添睿激动地说:“我是一名从火箭军某部退役后返校的大三学生。军营生活让我收获了忠诚、智慧和勇敢。王健根前辈的英雄事迹全方位展示了一个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英雄形象,我决心向前辈学习,勤学苦练,掌握过硬本领,毕业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坚挺的肩膀扛起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青春使命。”
撰稿‖董小玫
摄影‖王小青
核校‖徐春阳